東海大學持續推動AI技術發展,日前在獲獎率僅5%的第29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脫穎而出,以大型語言模型提升護理效率,勇奪第一名,更透過AI技術與醫療應用的結合,以高效輔助工具赋能產業,獲得雙項佳作,深化AI在實務中的應用,也展現東海師生卓越的創意與專業能力。
東海大學持續推動AI技術發展,日前在獲獎率僅5%的第29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脫穎而出,以大型語言模型提升護理效率,勇奪第一名。
第29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日前在國立臺灣大學盛大舉行,東海大學圖書暨資訊處圖資長、資訊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楊朝棟及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劉榮春帶領學生團隊參賽,以未來科技為核心,在「大會專題類」成功摘下「AI工具運作組」第一名,更同時摘得「AI工具運作組」及「產學合作組」雙項佳作榮譽。楊朝棟表示,此次競賽參與隊數創下歷史新高,吸引131所學校、1,623隊次共8,289名參賽者參與,評審團由產官學界172位專家組成,獲獎率僅5%,突顯東海大學在AI技術應用上的領先地位與創新成果。
東海參賽團隊溫為霖與蔡喻堯的作品「PrivNurse AI:基於監督式微調大型語言模型的本地端 AI 護理師助理系統」,榮獲「AI工具運作組」第一名。
在楊朝棟教授的指導下,參賽團隊溫為霖與蔡喻堯的作品「PrivNurse AI:基於監督式微調大型語言模型的本地端 AI 護理師助理系統」,榮獲「AI工具運作組」第一名,利用大型語言模型技術,顯著提升護理效率,減少醫療人員的文書負擔,將更多時間投入臨床照護,提升病患滿意度與醫療服務品質。同樣在楊朝棟教授的帶領下,莊苡歆、黃若晨與陸靜怡的作品「基於YOLO與Mask R-CNN之肺纖維化影像檢測技術」,榮獲「AI工具運作組」佳作,系統專注於肺纖維化的自動化影像分析,提升診斷準確性與效率,整合深度學習技術,為醫療人員提供高效的輔助診斷工具。劉榮春表示,他與楊朝棟教授共同指導的團隊廖宇翔、魏志翰、施翰廷所開發的「運用不同模型在脛骨平台骨折偵測」作品,也在「產學合作組」中榮獲佳作,系統目的在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挑戰,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協助降低誤診率,推動科技與醫療的結合。
(圖左) 東海參賽團隊莊苡歆、黃若晨與陸靜怡的作品「基於YOLO與Mask R-CNN之肺纖維化影像檢測技術」,榮獲「AI工具運作組」佳作。
(圖右) 東海參賽團隊廖宇翔、魏志翰、施翰廷所開發的「運用不同模型在脛骨平台骨折偵測」作品,也在「產學合作組」中榮獲佳作。
楊朝棟指出,這次競賽不僅讓東海學子展示創意與專業能力,深化對AI與醫療結合的理解與實踐,也為未來職涯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參賽學生也紛紛表示,從緊張的準備過程到激烈的比賽,每個環節都充滿刺激與挑戰,獲獎那刻,心中充滿激動與喜悅,感謝師長和同學的支持,讓他們能夠發揮出最佳表現。楊朝棟進一步強調,此次獲獎是東海大學師生在資訊應用服務領域不斷探索與創新的最佳見證,期望未來能培育更多具數位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數位時代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