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子通識素養能力,教育部USR推動中心與東海大學合辦「共同培力工作坊」,邀請國內教育頂尖學者,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清華大學副校長戴念華等人,一同探討通識教育與社會責任的未來發展,期能翻轉教育。
教育部USR推動中心與東海大學合辦「共同培力工作坊」,邀請國內教育頂尖學者,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清華大學副校長戴念華等人齊聚東海大學。
教育部USR推動中心(28) 日與東海大學合作舉辦「共同培力工作坊」,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計畫為主軸,邀請國內頂尖教育界學者參與,探討通識教育與社會責任的未來教育發展。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東海的勞作教育強調做中學,學子藉由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基本素養。除此之外,博雅教育也很重要,這鼓勵學生在追求廣「博」,及優「雅」得宜的同時,能夠同時力行所學,並為社會責任方面做出貢獻。
作為教育部USR推動中心的總主持人蘇玉龍指出,面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過去僅以學科為基礎的學習已無法應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問題,學校需要培養能夠應對未來問題的人才。他指出,學生的學習不應僅侷限於傳統的學科知識,而應該與生活緊密結合,並透過實作的方式探索地方問題。蘇玉龍說,他鼓勵學生於在地社區中進行研究,因此他相信透過USR計畫與通識教育的結合,能夠協助學生打立扎實的素養能力,才能面對更多未來棘手的種種問題。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左)、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右)
校長張國恩強調,教育者在實踐中,鼓勵學子持續精進知識、態度和能力的綜合素養,其中包括對於多元觀點的欣賞能力和對於社會責任的認知。未來,東海大學也將持續推動這些理念與教育實務結合,以培育「博雅」的學生,他們將在未來社會上做出傑出的貢獻。東海副校長劉正指出,整體工作坊旨在讓各大專院校的學者能夠互相學習,探討如何將USR與通識教育緊密融合,重視在地關懷、永續環境、產業鏈結與經濟永續等多面向的永續發展議題,以完善大學的社會責任(U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