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副校長劉正表示,透過觀察108課綱的學生,發現他們對於求知擁有極高的渴望。因此東海大學根據學生特質重新設計教學模式,斬獲了學生在全新的學習生態中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面貌。
「開展-素養導向教學實務交流會」現場與會來賓合影/拍攝:社會系李旻愷同學
東海大學承接教育部素養導向高等教育學習創新計畫(以下簡稱素養計畫或探索者計畫),以行動研究的精神為核心,旨在深入了解學生於跨域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表現。日前舉辦「開展-素養導向教學實務交流會」,總計29所大專院校的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共同交流,針對108課綱學生觀察以及因應學生特質的教學轉型經驗,暢談學習生態的創新。
副校長劉正表示,課程跨域學習在教學現場仍存在一些困難,特別是不同系所間的合作,因為學生來自不同背景且彼此缺乏熟悉感,對於課程的先備知識也不盡相同。然而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尚君璽針對主題分享,如何幫助人社領域的學生跨越心理和學習障礙,這將涉及到如何提供支持與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克服障礙並成功參與跨域學習。
(左)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尚君璽分享「有溫度的環境教育」/拍攝:社會系李旻愷同學
(右) 東海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王怡人分享「那些學生教我們的事」/拍攝:社會系李旻愷同學
東海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王怡人與會分享,她表示,自主學習的課程加入契約的元素,讓學生自行訂定學習目標並且自我追蹤,並在陪伴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不同面向。這樣全新的學習生態,不僅是學生得到成長,老師們的教學定位也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引導者。
素養計畫針對跨域學習和自主學習改變教學模式,也強調課程與真實情境的連結,東海大學教研所助理教授巫博瀚則利用可樂作為舉例,他說,人在生氣的時候就像搖過的可樂,面對情緒高漲時,馬上打開可樂會噴發,或者可以選擇讓他靜置一會後再打開。
東海大學教研所助理教授巫博瀚分享「素養導向的教學實務—正向心理學課程之開展」/拍攝:社會系李旻愷同學。
東海大學執行素養計畫,在教學現場中得到許多正向的反饋,除了改變較被動的學習方式,也幫助學生釐清自主學習的意義。此次分享會提供不同角度和領域的教學實務經驗,希望提供與會人員參考並應用於自身的教學場域。東海大學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單位,將持續保持辦學模式的敏銳度,實踐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